简介

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你去挖坟了(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只不过当文玩来定价,在绝大多数人不识货的前提下,这些东西还真是不值一件狗皮大衣。

饭都吃不饱,再好的文玩也不过就是破烂而已。

将自己认为值钱的东西放进军挎,又试了一下新改的牛皮背包,正好可以放下洋镐、工兵铲。

将工具装好,又塞满了棉鞋,背包也被撑了起来,细密的针脚看上去赏心悦目。

剩下的棉袄、渔网,也被他捆在了一起,一块放到了外屋。

忙活完这些,李胜利就半躺在床上,开始端详挎包里的犀角杯跟奇楠珠串。

犀角这东西,对小儿高烧惊厥而言,可谓是一味圣药。

在李胜利看来,这东西的药用价值,要远远大于文玩价值。

虽说羚羊角也可以替代,但疗效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时间在把玩古物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流逝,等听到院里响起车马声,窗外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出门看到已经装了小半的马车,李胜利刚要说话,就被赵满奎给拦住了。

“胜利,准备吃饭了,咱们哥俩再喝点儿?

车上的东西,算是村里出的诊费,你给村里治好了三个壮劳力,这是该得的,咱们就别推让了。”

晚饭是中午剩的兔杂烩白菜,主食是新做的两合面馒头,美美的吃了一顿。

不等李胜利起身,海爷就把三个孙子叫进了里屋。

明天要早起,夜里也没什么娱乐活动,李胜利早早的就睡下了。

第二天,天不亮他就被赵有方招呼了起来,众人一起装好车,赵满奎一路将四人送到了村口,这才转身回家。

路上,忠厚的赵老大依旧话不多,老二还是缠着李胜利打听看鱼下套的经验。

大概七八点钟的样子,马车就进了安定门,一路上算是顺风顺水。

在李胜利的指引下,赵老大驾着马车到了四合院所在的街口。

初冬的工作日,街上也没什么人,怕惊着韩娘们,李胜利让三兄弟在外面等着,自己先进了院子。

刚刚忙碌完的四合院里,空无一人,李胜利悄悄推开屋门,迎来的就是韩娘们锋利的目光。

“还知道回家?”

听韩娘们的声音逐渐拔高,李胜利忙不迭的从裤兜里掏出了大金块。

“妈,金子!

这儿还有现大洋。”

李胜利的献宝,并没有引来韩娘们的夸赞。

只见韩娘们的两道眉毛,慢慢的竖起,双眼之中也带上了煞气,李胜利不由的打了个冷战。

“兔崽子,你去乡下挖坟了?

没正经的东西,你也不怕散了你们老李家的德行。

这是人该做的事儿?

丧良心的畜生,滚一边去!”

见韩娘们有动手的征兆,李胜利又忙不迭的开始了解释。

省去挖金子一节,他把如何救的海爷,怎么捡的工具,还算完整的说了一遍。

但韩娘们不为所动,看他的目光,还是带着煞气。

“你这是在柳爷那边得了点拨,下乡行骗去了。

这也不是人该做的事情。

看本医书,就能瞧骨伤?

你咋不上天呢?

把你那些个同伙叫进来。”

见韩娘们说不通,李胜利将大金块、银元丢在韩娘们身边,出门将赵家老大、老二喊了进来。

机灵的赵老二,韩娘们不怎么待见,问了赵老大几句之后。

韩娘们也没问金块的出处,算是暂时撇去了李胜利几人盗墓团伙的嫌疑。

毕竟赵老大手里的村部介绍信,不是假的,上面大大的红章,还是很鲜亮的。

见韩娘们勉强接受了赵老大的说法,李胜利这才带着兄弟三人开始卸车。

看到屋里堆成小山的粮食,韩娘们这个厉害的老妈,也多少有些动容。

荤油、地瓜烧,在她眼里不算是稀罕物,瓜干、南瓜、小米,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在鸽子市上,小米不比大米、白面便宜多少,是养胃、养身的好东西。

等三人冒着热汗卸完了烧柴,韩娘们这边依旧不说话,而是给了李胜利一小沓钱票。

“你岁数也不小了,我也教不了你。

你要是想走邪道,咱们娘俩赶紧的分家单过,别带坏了你弟弟、妹妹。

人家大老远来的,我也不管你们是干什么的,咱们不能失了礼道。

里面有粮票、肉票,先出去吃了饭,回来以后再说咱们娘俩的事儿。”

大堆的烧柴、粮食、鱼肉、兔肉摆在面前,韩娘们也不为所动,脸上带着严肃,给了李胜利钱票。

望着李胜利带着赵家兄弟走了,她才捶了几下胸口,抹去眼角的泪痕。

喜欢四合院里的老中医请大家收藏:(m.bigeshu.org)四合院里的老中医笔阁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