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权相养妻日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劝言(1/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河东范通雄踞一方, 手底下骄兵悍将不少, 京城里的范逯虽没能坐稳相位, 如今只领着个闲置, 毕竟是贵妃母家, 凭着范通的安排, 在京城里亦埋伏了许多眼线, 攀结了不少交情。

甄嗣宗在普云寺被刺重伤的事传出来,次日消息便送到了范通手里。

范通得知,瞧着桌上那一摞密报, 拊掌大喜,当即将范自鸿叫到跟前商议。

甄家的伪善虚名一戳即破,范家的军权和辖内赋税却是实打实握在手里的。锦衣司盯着范家, 范通有兵有将, 自不会坐以待毙,这两年也收服了几位锦衣司安排在河东的眼线, 从中打探消息。

樊衡往各处查取证据后, 关乎甄家的一些罪证也借由这些眼线的手, 递到了范通案头。

有了甄家罪行的铁证, 事情又沸沸扬扬地闹出来, 良机难得,范通岂会置身事外?

父子商议过后, 便由范自鸿赋闲进京,向宫里两位娘娘问安, 一则为甄家的事, 二则临近山南,能就近再用些手段,将蔡家往跟前招揽。

二月廿三,范自鸿入宫问安,随即得永昌帝召见,转呈范通的奏折书信。

永昌帝看罢,勃然大怒。

奏折写了满满十数张,从十余年前的事算起,历数甄嗣宗放任家奴亲友草菅人命、欺男霸女、侵占良田等罪状。这些罪里头,除了关乎人命的,其他单独拿出来,对永昌帝而言都是小事一桩,但密密麻麻写上两三百条,着实叫人震怒。

永昌帝没耐心看完,更无从辨认真假。

他烦躁愤怒地胡乱扫过,触目所及,均是甄嗣宗的名号——

他的长女即甄皇后的亲姐姐在西川胡作非为,仗着皇后和甄嗣宗的权势嚣张跋扈,地方官员难以辖制,稍有触怒者,便横遭构陷冤屈,轻者贬官革职,重者流放获罪,甚至性命不保。背后都是甄嗣宗默许纵容,撑腰庇护,甚至许多事都是甄嗣宗授意。

他的侄子在任上盘剥百姓,任人唯亲,贪赃枉法,惹得民怨沸腾,百姓愤恨。

他的长子初入仕途时在地方历练,因采矿的事伤了几十条人命,却瞒而不报,踩着百姓的血肉仕途高升,收受贿赂无数。

他府上的管事仗着公府的权势,在别处骄纵跋扈,明目张胆地打死人,却以权势恐吓地方官员,令其粗粗了结,连实情都不许上报。

他的连襟、他的内兄和内弟……

但凡跟甄家有密切关系的人,都被列在奏折上,虽非甄嗣宗本人的罪行,却颇有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后骄纵跋扈目无王法的架势。大到杀人瞒报,小到受贿徇私,每一条罪状的末尾都写了一句——

“所仰仗者,皇后、甄相之势也!”

永昌帝登基数年,见过参奏痛骂田保恶贯满盈的,却还没见过痛斥甄家罪行的奏折。

皇后温婉贤淑,甄相端方温良,那是先帝给他定下的婚事,京城里名声最好的府邸!

永昌帝简直不敢相信,碍着是范通所奏,如今又盛宠范家那对姐妹,也没出言质疑,只说留在案前慢慢看。

谁知范通这奏折递来上,御史台的几位御史也不约而同睡醒了似的,奏折雪片般飞到他案头。

永昌帝哪怕懒得翻看内容,光是瞧瞧一摞摞奏折堵在眼前的架势,便觉得头疼至极。

但甄家毕竟是太子外家,又是他在京城的倚仗,若非迫不得已,永昌帝哪能割舍?

他躲着不看,那几位御史便不知疲倦似的参奏。

最终,还是韩砚在朝会时提起,让永昌帝不得不重视。

……

御史大夫韩砚是韩镜的亲儿子,朝堂上行事不太惹眼,却也算是朝廷喉舌。先前参奏甄家的折子堆成了山,韩砚却岿然不动,朝会和奏折上,也不曾提甄家半个字。

永昌帝有点庆幸,觉得韩家毕竟有良心,没带着头给他找事添麻烦。

这日朝会上,意思着定夺了几件小事,永昌帝便坐在御案之后,昏昏欲睡——自从开了春,时气骤暖,他也不知是怎的,虽有太医精心调理,身子却轻飘飘像塞了棉花似的,晚间床榻上力不从心,白日里也嗜睡懒得动,连平日最爱的斗鸡走马都不太能提起兴致。

今日阴云裹絮,外头阴沉沉的,殿内明灯高照,却更叫人犯困。

甄嗣宗被刺得重伤,有在朝臣议论的风口浪尖上,已有许久未能上朝。

底下的事,便是韩镜同六部尚书商议,末了跟他提一嘴,永昌帝拍案定夺。

那些商议的声音没几句落尽耳中,他眼皮打架似的,犹豫要不要打断他们散朝。

底下韩砚连着叫三声“皇上”,永昌帝才猛然听进去,眼皮一抬,随口道:“商议完了?”

“臣有事奏禀。”韩砚手持笏板,姿态恭敬端方,“今日有御史参奏宁国公甄家放任嫁人豪奴仗势欺人、草菅人命、盘剥百姓等数十条罪状,臣职责所在,也曾查访求证,京城百姓对此议论纷纷,民怨沸腾。若放任纵容,终会伤及朝堂颜面,皇上英名。甄相为国事操劳,是国之栋梁,若有人造谣生事,宜查明事由,还甄相以清白;若确有其事,也该惩治涉事之人,平息民怨。”

永昌帝有自知之明,那“英名”二字跟他从不沾边。

但韩砚当众提起,却不能视若无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权相养妻日常请大家收藏:(m.bigeshu.org)权相养妻日常笔阁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