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大唐之理工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章 马钧后人(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李志根据唐朝钢铁产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制造的水锤泵,承压泵体,使用铸铁加预制水泥外壳,达到低维护的目的。非承压的引水管道则使用水泥预制件。

唐代的中国北方,比现在要湿润许多,河流众多,土地肥沃,拥有优良的农业环境。

水锤泵是利用高速流动的水流被突然停止时产生的冲力,把水压入高压气室,并进一步压到高处的流体力学机械。它可以利用低水头的水能,直接转化为提水的势能,并完成灌溉,引用等功能。

实际使用中,它只需要在落差2-10米,流量大于每秒1升都可以。

水锤泵的主体是一个承压管道,两个单向阀,一个承压气室和一个扬水管道。进水口处加上滤网即可。

有裴元朗的测绘工作作为基础,第一期试验,将在定州境内的唐河流域内展开。李志和司农寺主簿云中岳一起负责监制第一批水锤泵。云中岳是少府卿云定兴的孙子,前几年通过明经科进士来到司农寺补缺。李志知道云定兴在前隋时便是工匠高手,于是就相中了云中岳来一同协办此事。

贞观年间,河北关中旱情匪浅,李志既然有好的项目,焉有不推行的道理呢?

水锤泵的主体主管道和阀体,由新建的冲天炉出的铁水,用压缩空气少许脱碳后,直接铸造而成。储存气体的罐体,高一米,直径60公分,大概有2立方米的容积,是铸造难度最大的部件。李志将其分割为上下两个部件分别铸造。

其实,要实现20米高的扬程,承压为3个大气压即可,这样的压力,对于铸铁来讲,实在是不算什么。因此,工艺的要求也相应降低了。

20米高的扬程,不算多了不起,但足以傲视水利史一千年。

此时的翻车,不仅需要动力不说,恐怕也没法实现高达20米的扬程!

第一批实验性质的水锤泵,因为工人的不熟悉,以及高炉技术和原材料的限制,经过核算,不算工人成本,造价高达十贯以上。

但是为了积累宝贵的施工经验,迅速带出一支熟练的施工队伍,早日形成普及和推广的效应,李志不得不咬牙推行这个项目。

水泥窑的水泥暂时不用与别的建筑用途,专门制做配套的预制管道,以早日实现北方农田的节水灌溉技术。

李志就不信,这么多远超时代的,技术革新,都没法收服大唐北方的民心,恢复北方的经济。只有北方经济得以复兴,中华才能有强大的屏障。

喜欢大唐之理工天下请大家收藏:(m.bigeshu.org)大唐之理工天下笔阁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