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弃妇再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57章:(3/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米氏心里闪过一丝丝愧疚,但很快就抛到脑子后头了。

自己跟苏秀姑真是合不来,不过她也没做过对自己不好的事,以后自己就少说她几句闲话吧。要说这苏秀姑吧,真是少见,为人处世就是个缩了脖子的王八,周身找不出一丝破绽,不贪、不懒、不论人是非,自己也就只能编造些流言蜚语。

别看她娘、她嫂子经常跟自己吵嘴打架抢菜,现在啥偷鸡摸狗的事儿都不做了,实际上这是因为他们家日子过得好了,就讲究起来了。前些年闹灾荒时,她们一块讨过饭,一起偷过李家桃园子里的桃儿,一起摸黑往裤管里装过大户人家晒在场地里的粮食,虽然最后被一群狼狗追着跑险些遭殃,话说,这法子还是自家公婆跟老苏头学的,老苏头年轻时就这么干过,当然那时候饿极了,大家都这么干。

她给县太爷家喂猪时就想到了这个法子,县太爷家庄子里的管事可不懂喂猪,年年都找佃户或是另外雇人,她弄了好些白米细面,能过个好年了。

和米氏一样不耐烦周母说法的妇人有不少,米氏离开后,她们也都相继离开,张家的二婶、三婶和四婶没进家门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秀姑,最近心力憔悴的张三婶比她们走得慢了一点,落在她们妯娌三个后面进门。

虽然和四婶和张三婶家来往更多些,但是平时见面时,秀姑对二婶、三婶和四婶、张三婶的态度都一样,从不让人挑出不是。

其中三婶是嫡亲三婶,来往是少,但是性格处事上比四婶差点,比二婶却强很多。

邻里乡亲,无论私底下如何交好,明面上都是一碗水端平。

二婶嘴巴最快,形容周家盛景,道:“硕哥媳妇,你没看到,周家堆积了好些金银绸缎,一屋子满满的,怪道你们让满仓和壮壮上学呢,原来中了举人有这等好处。举人也就比秀才高一点,怎么待遇就来个天和地的不同呢?”

可巧丽娘也在,她没去周家凑热闹,闻言笑道:“穷秀才、金举人、银进士,这都是世人皆知的话。秀才虽然有了功名,但在大户人家眼里没有地位,自然得不到好处,自己苦读又费笔墨书费,所以叫穷秀才。金举人的情况你们看到了,周家这种就是,中了举人,县令、乡绅、大户都十分重视,送礼极多,得到的好处最多,所以叫金举人。”

四婶好奇道:“进士不是天子门生吗?考中就能做官了,不是比举人的地位更高,怎么叫银进士?而不是银举人金进士?”

丽娘莞尔答道:“举人最难考,乃是三十取一,有了举人功名后,进士的考试相较举人就容易了些,乃是十取一,所以叫银进士。说是容易,其实也很不容易,考不上进士的举人多不胜数,有许多人止步于举人,三次落选后就会选择参加选官考试。”

她们有些明白了,又有些不明白,待听到关于选官的解释,说了几句话,便相继告辞。

丽娘对待张三婶的态度一直没有变化,然而张三婶心里藏着事儿,没好意思久坐,见秀姑的三个亲婶子都走了,也就跟着离开了。

屋里没其他人了,丽娘笑道:“那位周举人当真是要功名不要命,秋闱时期江南乱成一团,死了不少人,很多金陵以外的秀才都不敢去金陵,真贼就是在金陵起事,若非真贼想拉拢学子,今年的秋闱定然举行不成,周举人倒是幸运。”

“怎么说?”秀姑心生疑惑。

“当地死了不少秀才举子,外地秀才不敢去金陵考试,今年秋闱人数之少,可想而知。听村里说,周举人寒门出身,早早就中了秀才,此后年年都能考过岁试,可见有几分真才实学,没了江南本地无数满腹经纶的秀才争夺举人名额,周举人脱颖而出一点都不奇怪。”

若是没发生战事,没死那么多学子,再加上省内各地蜂拥而至的秀才,虽然说周举人有可能中举,但是一定比现在困难十倍。

喜欢弃妇再嫁请大家收藏:(m.bigeshu.org)弃妇再嫁笔阁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