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劝娘和离之后(科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74 章【二更】(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当然要管。”

盛言楚这句没掺假,正色道:“朝中文武大臣得以升迁求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若半道上传出不孝的歹名,这官也别做了,回家种田去吧。”

孝道自古都是朝臣最头疼也是做得最全乎的一件事,光一个丁忧就能将人逼的毫无退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官员被后世的人称为‘妈宝男,爸宝男’,他们能不难吗?嫡系老人的话是不听不行呀!

说起这个,就不得不提有些丈夫便是将妻子捧在手心上疼却也不敢忤逆亲娘,所以古代不存在‘我跟你娘同时掉进河里你救谁’的问题,娘掉河里了,你便是担着淹死的风险也要将娘先救上来。

毕竟亲娘死了,做官的儿子都要丁忧三年,官场上风云变幻的快,等你送孝归来,朝中哪里还有你的位置?

一听孝道牵扯到儿子的前程,程春娘当即拍大腿,懊恼道:“是娘想岔了…楚儿,娘蠢笨,很多事事娘拎不清,以为节省些银子可以给你多买两本书…我不是故意要穿的破破烂烂丢你的脸…”

“我知道。”

盛言楚鼻子一酸:“娘一点都不笨,您不懂的事我来教你就是了,今个左右闲着,待会我让义母帮你挑几身像样的衣裳,首饰也买!等回了静绥,好叫码头上那帮女人们羡慕羡慕我娘,如今还只是个秀才娘,等过几年,儿子努力考中举人,届时她们可不得喊您一声举人娘?不对不对,光举人娘怎么够,还有进士娘!儿子若再上进些,给您挣一个诰命夫人也要得!”

无限的遐想逗着程春娘扑哧一乐。

“你呀,这哄人的嘴皮子也不知道学了谁。”

见程春娘笑了,杜氏和盛言楚跟着笑起来,择日不如撞日,说通程春娘后,杜氏赶紧招呼着丫鬟领着程春娘进了城中布庄,一应的开销都是盛言楚掏的,郡城的东西当然比静绥县贵,但相对的质量和花纹也要上乘。

养成多年节俭习惯的程春娘刚开始还有些心疼儿子的银子像流水一般进了掌柜的手中,但买着买着,程春娘紧绷的心忽而松弛了下来,渐入佳境后,程春娘主动开口要了一件碧绿的秋衫。

跟在后边以防出意外的盛言楚默默的叹气,所以,古今女人都抗拒不了逛街买东西带来的消遣乐趣?

买了衣裳后,程春娘自觉的跟在杜氏后面学着夫人的站姿坐姿之类的礼仪,还别说,程春娘的领悟能力超强,不过三五天而已就学得相当有模有样。

取下木簪换上珠玉钗环和耳铛,程春娘跟新生了一般,不论是谈吐还是举止亦或是周身的气质,明显压倒了郡城大部分官宦人家的夫人。

-

傍晚天还未黑,贡院的大门终于从里边打开,走出来的书生们尽数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盛言楚和卫家几个轿夫候在贡院前的小巷口,等里边的书生走光后,他才抬腿往贡院的方向走。

乡试考九天六夜不仅仅折磨秀才们的心智和体力,同时还搓揉着卫敬和几个主考官们,这些官员养尊处优多年,在贡院关了几天后,出来时比书生们还要有声无气,一个个低头耷脑的拖着倦怠的步伐往门外走。

“义父——”

盛言楚快步上前,从侍卫手中接过扶着卫敬,随后塞了一颗自制的薄荷糖到卫敬的嘴里。

要问这两场科考谁最累,当属卫敬,不是身子累,是心累。

一边要操心学子们,一边还要应付京城来的主考官,两场科考下来,卫敬活活瘦了七八斤。

好不容易盼来乡试结束,又要打起精神规制评阅的事,卫敬撑着侍卫的手仰天叹息:学子们都想当官,可他想做书生,书生多自在,每日赋诗背书不闻窗外事,从来都不用费心去应付官场上那些令人做恶的场面。

就在卫敬思绪飘飞到年轻之际时,一颗甘甜清香醒神的小药丸忽而落进嘴里,冰冰凉凉的滋味激得卫敬连忙用舌头往外抵,熟料那药丸顷刻间化成粉末滑进喉咙,下一息,只见胸膛内一股股清爽往外冒。

卫敬抖擞的站好,一低头就看到自己的义子仰着脑袋看着他。

盛言楚龇着牙笑,一手扶着卫敬,一手轻拍卫敬的胸口,美滋滋的邀功:“义父,吃了我的药有没有觉得浑身清凉舒适了些?”

卫敬神闲气定的立在那,挑高眉头:“楚哥儿的药是个好东西,才抿了一口而已,身上的困顿登时烟消云散。”

盛言楚正欲说话,后边却传来一声轻笑。

“哦?是什么好药,可否给我一颗?”

喜欢劝娘和离之后(科举)请大家收藏:(m.bigeshu.org)劝娘和离之后(科举)笔阁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