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跃马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二章   找到后台(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胡刚一椤,随即笑道:“一切都依兄弟。”两人出了晋王府,重新回到胡刚家,在屋里坐着,商议良久,最后终于拿出了方案,杨洋亲自执笔,写就一式三份合约。在合约中详细规定了三方的分成,杨洋以技术和管理入股,占六成。胡刚和他妹妹各占两成,此外两人还各出资一千贯。合约里还详细写明了其它的一些事项。杨洋把写好的合约,递与胡刚看了,双方都摁了手印,只等胡刚找她妹妹签字画押完毕,这份合约,便正式算是生效。

谈妥了合作事宜,又得到了大笔的启动资金。杨洋大为高兴。当天下午又拉着胡刚骑马去西山寻找矿脉。不得不说,山西的煤真得很多。这一去,随便找了条山沟,就在里面发现露头的煤层就有三处,而且煤层高度适中,大都只有三四米左右,十分便于开采。两人经过仔细比较,选定了一处矿脉,做为煤窑的所在。

第二天,杨洋向胡刚支取了一千贯钱到县衙门,购买西山煤窑的地皮。西山地处偏僻,山上又不能种植庄稼,本就是座荒山,根本不值多少钱。经过与县主簿的讨价还价,杨洋当场买了一百亩河滩地,还有两座荒山。这种大手笔,喜得经办的主簿脸上笑得像一朵花似的,生怕他反悔,招呼手下的人给他紧着办,所以杨洋并没有花多少功夫就办妥了买地手续。

买好地。杨洋便找着了易福成,让他按自己画的图纸,打造洋镐、铁锹和风机等物。洋镐和铁锹,极易打造,这个风机却不好办,因为明朝时,没有后世的蒸汽机和电动机,只能利用水力和畜力。而山西缺水,只能利用蓄力。杨洋本身是学机械电子工程的,这风机制造自然难不倒他。昨晚早已按照后世风机的样子,画好的一张草图。至于往巷道里的风筒,暂时用皮革充当。易福成见到杨洋画的图稀奇古怪,大为惊奇。一口答应全力完成。杨洋拍了拍的肩膀说道:“易兄弟,我要造的东西多着呢,你不如到我们煤窑上班吧,我聘任你做我们煤窑的机电主管!每月纹银百两,需要制造的采煤机械,也全从你的铁匠铺订购,你好好想想,尽快给我个回话。”

每月纹银百两,那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啊,顶上易福成铁匠铺半年的收入了。易福成既为杨洋天才般的机械设计知识所折服,又不愿放过这们好的一个赚钱机会,略做思忖,便答应下来。

从易福成那里出来,杨洋又开始招收泥瓦匠,在河滩地上建工房,垒院墙。这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杨洋便把东各庄马姓和张姓的后生招走了近一半。连邻村附近的几个村子,也招了不少人,却偏偏不招东各庄的杨姓族人,平日在村里见着了杨姓族人,也只当不识。但村里杨姓族人,对杨洋的态度却开始变了,见了面也主动问好了,许多妇女还往闫氏屋里直跑,一个劲儿地献媚,喜得闫氏屁颠屁颠的。果然这些人在不久之后,收到了好处,杨洋在为煤窑招工时,也没有将杨姓族人全部排斥,招了五六个吃苦耐劳,老实本份的后生。

知识就是力量,煤窑生产没有科学知识的力量进行支持,是万万不行的。只依靠他个人单打独斗也是不行的。为此杨洋又招了十几个没有进学的读书人和几十个工匠,组成技术研发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下设通风,火药,机械,地测,生产,职教六个组,全面负责煤窑的设计和煤窑工人的培训工作。当然,杨洋当仁不让充当了总工程师一职。

经过一个月的筹备,杨洋终于完成了煤窑的筹备工作。他的煤窑终于开张了,为了纪念自己下落不明的妻子,他给煤窑取名为“湘云煤矿”,对此大家都有些不解,别人为自己的店铺取名,都取什么“永发,永昌,兴隆”什么的,偏他取了这么一个怪名字。几个要好的人,也跟他提过,但他一笑置之,仍坚持自己的决定,别人看他性子执拗,也就不再进言了。

为了捋顺煤矿的生产关系,杨洋吃住在煤矿,盯在哪里,整整一个月。等煤矿的运转完全进入正常轨道后,才松了一口气。这一个月,杨洋所在的煤矿共生产了约两千车煤炭,扣除成本,净赚了白银五千两。杨洋按分成合同,分别给胡刚和晋王府送了去。

胡刚见到银票,乐得嘴都合不拢了,手捧着银票数了又数。两人又一起把银票给晋王府送了去。一个月就一千两,以后等规模生产开了,还会大幅度增加?侧王妃惊得呆了,手捧着银票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就连服侍侧王妃的几个小丫环也惊得目瞪口呆。

喜欢跃马大明请大家收藏:(m.bigeshu.org)跃马大明笔阁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