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章 名传天下(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子厚,你如何想到要撰写这三本书册?”

“刘公有所不知,我家在扬州开有几个农庄,种植、制造的粮食、物品品种较多,所开之田多在山间,形状极不规则。需要很多初步通晓算学之人进行丈量统计计算。

可惜我丁家人丁不旺,更难请到族外通晓算学之人帮忙,只好自己带领一些庄中聪慧子弟勉为其难。

这些子弟此前算学接触不多,这三册书就是在教授这些弟子算学之时撰写的。”

刘洪点点头“子厚,你这三册书,其中内容并不艰深,大部分在前人的著述中已经有所阐述。因此算不上算学大著。”

“刘公说的不错,这三册书不过是把前人成就重新整理罗列而已。”

刘洪看丁宽所著被贬低并无不快之意,心中暗赞,话锋一转“不过,你这三册算学编撰之法却甚有特色,书中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人读起来较之前人著述更易理解,用于教授弟子算学,却是极好的。”

丁宽心说,这就是抄写的后世中小学校专业教材。“刘公,宽本身算学所学就说不上精通,也就是勉强了解一些算学的皮毛,只是囿于世间粗通算学的人才不足,才编撰了这三部书册,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对算学有兴趣之人,方便入门罢了。”

刘洪已经年过半百,在天文和数学方面成就非凡,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衣钵弟子,实在是算学方面要想深入对天赋要求太高。

看了丁宽的几册书,发现书中的内容虽然不艰深,但解释的非常通透清晰,这与很多精通算学之人的著述截然不同,很多精通算学之人,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他们认为极简单的问题,怎么讲解,别人都听不明白。

听闻丁宽年纪不大,心中就起了一丝收徒的心思,不过经过一番交谈,已经明了丁宽并不是能够继承自己衣钵的好人选。

虽然收徒之事不必再提,心中略有失落,不过对于这三册书的价值,刘洪却非常清楚。

“子厚也不必妄自菲薄,你这三册书虽然并未提出太多算学方面的新内容,但却对以往算学的基础内容总结的极好,以后我如果再收学生,一定会让他们先学通此三册书的内容,再教授其余。未来你这三册书,极有可能成为天下算学的启蒙之书。”

“子厚,我有意给我一些算学同好写信推荐你这三册书,你可愿意?”

“刘公抬爱,宽必铭记在心,明日我就会送500套书到您府上,刘公可以随意赠送好友。

另外,我这书坊颇多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也经常有士人委托代为印刷一些书籍,刘公以后但有所需,尽管派人来取用。”

“呵呵,子厚,你这书坊的笔墨纸砚等物却是极佳,只是价格昂贵,以前我还真是使用不起,既然你这么说,老朽可就不客气了。

另外,你所发明的那个算盘,也是甚为机巧,使用起来较之算筹方便很多,你也同样与我一些,我要送些给老友。”

“这算盘能得刘公认可,是宽的荣耀,只是算盘制造略微繁复,工坊一时库存倒是不多,明日我先送上一些到府上,以后刘公但又所需,只管差人来取就是。”

“如此甚好。”

第二天,丁宽就带了人送了几车的东西到刘洪府,其中当然不止书和算盘,丁庄所有的特产,均都准备了几份一起送上。

而随着刘洪发出的信件,丁宽的三册算学书很快被送到各个算学大家手中,再经这些大家的认可,这三册书的算学启蒙书地位被正式确立下来。

可不要小看启蒙之书,士家大族各个都有家学,同时汉末在太学之外,很多大儒也会广开私学,算学虽然不入经典,却是士人必学的基础内容,丁宽所撰写的三册书进入这些家学、私学的同时,丁宽的名声也会被所有士人知晓认可。

尤其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新成长起来的士人,启蒙之时读的就是丁宽的书,遇到丁宽即使不需要执师礼,但也不敢轻易说出对丁宽不敬之词。

喜欢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请大家收藏:(m.bigeshu.org)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笔阁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