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穿越为崇祯实行改革开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八章 议开海禁(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民生之困,不是困于流民吗?流民之困不就是在于无粮吗?”朱有见道。

“呃,是。”

“如今是全国各地均无粮吗?陕西确实无粮,但江南无粮吗?你们说说,江南也如陕西一样吗?”

“当然不是。江南乃鱼米之乡。就是这次江浙雨涝,也不曾伤江南粮仓的根本。”

“是了。这南粮北运,靠的是谁?”

“商贾。”’

“商贾之人,虽不事农桑,却也沟通有无,调济余缺,怎么能说商乃末流!?”

“……”

“朕试举一例为尔等剖析之。张三家善织布,每人每天织布一匹,却不善种田,每亩每季收粮不过一石。李四家善种粮,每亩每季收粮三石,却不善织布,每人每天织布半匹。设两家各有六口人。尔等说说,他们是每家各半数织布半数耕田好,还是张三家织其善织之布,李四家耕其善耕之田,然后各自互换一些粮与布好?”

仿佛恍然大悟般,周延儒道:“自然是张三家织布,李四家种田,然后互换粮与布更好!”

“陛下所想甚善。只是商贸之人,甚是奸诈,又好囤积居奇。小民受其害者,为数也不少也!”、

“如一地止一家为商,自然可以囤积居奇,若是多家皆有其货,又何奇可居?”

“但若相互串通呢?”

“尔等岂不闻‘同行是冤家’之说?朕还记得史书之中,对了是《汉书·食货志》篇,说汉朝时设平准令丞,专司市场之平稳。如今怎么不闻有此职所?朕想着今后大明要于各地设商会,官府从中举两三人为正副会长,职同平准官,行平抑物价、惩治奸邪之职。再于商会内专设仲裁官,处理商人纠纷,如此自然可公平为业,扬善抑恶。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好像,好像确实是。”

“圣上果然有奇思妙想。”

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在应和。

“朕看尔等还是对商人有偏见。如今大明流民甚多,地少人多,说点不好听的,富者田边阡陌,贫者无地立锥。这是实情。难道放任流民自生自灭,从中生出陈胜、吴广之流?”

此言一出,群臣大惊。这话说得很严重。也就朱有见是皇帝敢这样说,其他人要说这么露骨,估计就要以谋反论了。

“如果多多鼓励商贾之业,无地之流民,岂不有业可为,衣食有着?如此还会生事吗?”

“……”

“我大明立国以来,北方和西北问是缺粮。不也全是商贾从中调济余缺?还有我们现在实行的‘折色’制度、‘盐引’制度,不都是利用商贾为国效力吗?前段时间,如果不是宁远商户捐资助饷,事变岂会如此善了!?”

……

“近来,郑芝龙也好,粤闽各县的议员也罢,一直在给朕联名上书,请开海禁。郑芝龙本来是福建南安人也,为什么出海当了海盗?不就是因为我大明朝南北各地均是地少人多,平民衣食无着的缘故吗?

“据郑芝龙报称,我大明的物产,一旦出洋,就是百倍的利润,所以倭人与红夷荷兰人在台湾要抢地盘,葡萄牙人也占了澳门,西班牙人占了吕宋。而且据朕所知,郑芝龙虽然归顺朝廷,却几乎不要朝廷一分银饷,还派船运饥民去台湾垦荒,他哪来的钱?不都是海贸得来的吗?此等海贸之利,为何留与夷人与海盗?为何不让我大明人民先获其利?

”前倭人滨田弥兵卫大闹台湾红夷,据说是台湾红夷对倭人征收一成货物输出税所致。此货物不来自我大明吗?此税收为何不能用来充实我大明国库?反正滋养红夷,扰我海疆?令我大明国库空虚,各军将士粮饷无着?

“朕想好了,这海贸是一定要开的,这海外夷人也要多多交往,以后对我大明友善之国,允其优先贸易之权。与我大明为敌者,要以封锁贸易制裁之。如此方显我大明手段!

朕今天这番话,各位回去好好思考一下。一时想不通没关系,仔细想。你们最好一辈子都想不通,尔等身为大明肱骨,如此泥古不化,那我大明也就中兴无望了!

都好好想想吧!退朝!”

喜欢穿越为崇祯实行改革开放请大家收藏:(m.bigeshu.org)穿越为崇祯实行改革开放笔阁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